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发表于 2022-11-18 14:37
心理导读:当弗洛伊德听病人谈及他们的过往时,他开始意识到,从儿童期到青春期,人格发展遵循着某种模式。他认为性欲和攻击行为的出现促使孩子经历了一系列心理性欲阶段。在每个阶段,儿童会把内心的愉悦和身体具体部位的刺激联系起来。 ---www.psy898.com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描绘人格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一起组成了一个一直有内部斗争的大脑。他认为本我中的性和攻击驱力不断和超我中的道德驱力斗争,而人格中的自我则负责调节两者的矛盾。弗洛伊德认为,本我(id)是原始的无意识的储藏所,在此积蓄着我们的基本动机、驱力和本能欲望(包括伊洛斯和桑纳托斯),它们为我们三个部分的人格提供能量。本我像个小孩,总是冲动行事,想要即刻满足各种欲望,特别是与性、生理和情感快乐相关的欲望,从来不计后果。
相比之下,超我(superego)则是头脑的父母住在脑中的虚拟父母,管理着我们从父母、老师、其他权威人物及社会中学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大体上和我们常说的“良心”差不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强加的规则,形成了一套内部规则的时候,超我也就逐渐形成了。超我是我们内心中告诫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的一种声音。超我还包括自我观念,即一个人想要努力成为的那种人。不难理解,超我经常会和本我发生冲突,因为本我只想要做那些感觉上还不错的事情,而超我坚持做那些正确且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
曾任总统的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是遵守礼仪的典范,但他在接受《花花公子》的采访时遇到了麻烦,他坦白说:“我对很多女性有欲望”。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即头脑中清醒理智的部分,这一过程体现了自我处理本我(欲望)与超我(道德)之间的矛盾。自我(ego)像是一个裁判,做出的决定不会完全满足每个人格的欲望,但又能使整体免遭麻烦。这使得卡特总统只是内心想了想,并没有实际犯错,但克林顿总统就犯了错误,他的自我受本我驱使而没有受超我限制。在泰格·伍兹身上就更是如此了,他的自我被本我主导,与此同时超我没有发挥作用。在极端情况下,当压力升级,自我就难以找到有效的折中方案来解决冲突,此时,人就会产生精神紊乱。
在另一个著名的比喻中,弗洛伊德把心理比作冰山。因为心理只有很小一部分露在“水面之上”,即进入意识水平,而更大的潜意识心理潜藏在我们无法意识到的“水面之下”。
2、早期经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当弗洛伊德听病人谈及他们的过往时,他开始意识到,从儿童期到青春期,人格发展遵循着某种模式。他认为性欲和攻击行为的出现促使孩子经历了一系列心理性欲阶段。在每个阶段,儿童会把内心的愉悦和身体具体部位的刺激联系起来。
在口唇期(oral stage),获得的愉悦感主要与口腔活动有关,如吮吸、哭泣和吐。在肛门期(anal stage),快乐主要来自和排泄相关的身体部分(这也解释了儿童可以从说脏话中获得快感的原因)。接下来,进入性器期(phallic stage),愉悦来自“不成熟”的性表达,如手淫。在经过比较平静的潜伏期以后,人们进入了生殖期(latency)。这一阶段会出现成熟的性行为,并且在精神弗洛伊德认为,在性器期,儿童需要通过与自己同性别的父母有更亲密的接触来解决冲突和焦虑。
那么,为什么弗洛伊德会提出这个似乎有些古怪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呢?其实,他希望借助这一理论解释有关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问题。他不明白为什么即使一个男孩主要由母亲抚养长大,也会发展出男子汉气概呢?为何男孩和女孩成年后会对异性有吸引力呢?为什么有些人不是按照这个模式发展呢?
弗洛伊德对这些问题做出的答案是令人费解的,在很多心理学家看来也是不真实的。他的心理动力学视角忽略了男孩女孩之间社会化过程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也忽略了基因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因为当时的人对遗传一无所知。若男孩觉得母亲对自己有性吸引力,则被弗洛伊德称为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该过程是无意识的(你可能听说过一个小男孩说自己长大后要和母亲结婚)。在心理性欲阶段,如果想要化解恋母情结,男孩就必须将性欲望从母亲身上转移(displace)到同龄女孩身上。同时,需要发展出对自己父亲的认同感(identification)。同理,弗洛伊德认为,迷恋父亲的女孩会与母亲竞争父亲的关注。这个无意识过程被称为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也是根据古希腊人物命名的。现代大多数心理学家摒弃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育理论,因为这些论断缺乏科学依据。不过,请记住三点:第一,我们仍然无法完全理解性吸引的内部机制。第二,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育理论虽然看似奇怪,但依旧在心理学以外的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文学领域中和现代法国的心理学中。第三,弗洛伊德理论中有关性心理发展的细节也许是错误的,但其提出了整体模式和儿童是通过不同发展阶段(stages of development)来发展的想法,这些想法现在仍然是许多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
比如,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早期的一些艰难经历会导致固着(fixation)或者是心理发展停滞,他的这一观点可能是正确的。如果孩子无法摆脱一岁前所拥有的依赖性,那么就会发生口腔器固着,导致他在儿童期和成人期也依赖他人。我们可以在一些与口相关的行为中看到口唇期固着,比如暴饮暴食、酗酒、吸烟、活多等。这些不同的问题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用口把自己和需要的或想要的东西联系起来。同样,弗洛伊德认为,肛门期固着与2岁左右的如厕训练问题有关。肛门期固着可能会导致固执、痴迷、吝啬和洁癖等行为模式。所以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控制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 来源/普通心理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