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关于自我催眠的常见误解

发表于 2022-09-01 19:22
  心理导读:当你进入自我催眠状态时,如果没有体验到响亮的铃声、闪电的闪光或者掉入无底深洞的感觉,请不要泄气。无论如何都什么也没有的情况比这些戏剧性的罗曼蒂克的想法还要多。大多数情况下,在开始的时候,自我催眠状态几乎是意识不到的。尽管在此状态中,你仍能听到周围的一切,只是感觉好像在做放松的白日梦。你可能发现思想游走,而且你可能感觉手指或脚趾有麻木感或麻刺感,或者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离。这些感受对于自我催眠来说都是自然的。    ---www.psy898.com
 
关于自我催眠的常见误解

关于自我催眠的常见误解
 
  支配自我催眠设定的两个心智法则:重复法则和联系法则。自我催眠设定过程基于暗示感受性的三个方面的概念(躯体型、情绪型、知识型)。我们已经发现人类直接受文字和声音的影响或者受其推理出的间接意思的影响。既然当躯体型、情绪型和知识型受到刺激时都会达到自我催眠的理想状况,那么自我催眠状态就是由分别影响这三个方面的词汇所创造的。为此目的你所选择的关键词将成为进入自我催眠的公式。
 
  在你开始设定过程之前,理解躯体反应和情绪反应之间相互的关系非常重要。无论何时当你感到任何情绪,你的身体将会做出反应;而任何时候你躯体上有所感觉,你的情绪也会有反应。当一个发生,另一个必将跟随,所以在这两者之间有自然的联系。它是可逆的因果关系--原因产生结果,而结果能再次产生原因。这个概念可以非常有效地使用在你的治疗实践中。
 
  要开始这个设定过程,首先将自已置身于一个半舒适的位置,这比在一个完全舒适的位置更有效,因为你保持清醒更能够构思暗示及组织你的思想过程。同时,半舒适的位置防止你进入常规睡眠状态。如果你躺在床上练习自我催眠,大脑产生抑制,允许自己进人常规睡眠状态的自然联系将会产生,因为这是一个比催眠状态更强的条件反射。采用不同的姿势很重要,可以在躺椅上。如果你必须用床,可以用枕头支撑自己,你的头至少比腿高约30厘米。在这个位置,你的心智不会联系到睡眠的情况。
 
  一旦你处于半舒适的位置,你会保持自我觉察。来回活动一下,直到你感到身体能自由活动,没有衣服太紧或者任何不舒服的压力所引起的限制。让你的心智扫描全身,这将发送信息单位到你的大脑,使心智深处的原始区准备做出战斗与逃跑的反应。
 
  他人催眠(hetero-hypnosis)和自我催眠(self-hypnosis)之间的基本不同是:他人催眠是使抑制过程紊乱,而真正的自我催眠要求抑制过程组织得更有条理。在他人催眠中,催眠师以他的态度、技术和经验根据来访者他们自己的暗示感受性来影响来访者,无论是对情绪型暗示感受性来访者用推理式暗示,还是对躯体型暗示感受性来访者用直白式暗示,催眠师创建预期,直到他能够将来访者的头脑带入紊乱状态,从而创造出高暗示感受性。人们常常被蒙蔽,相信他们正在从催眠师那里学习自我催眠,事实上是催眠师使用渐进放松的方式催眠来访者。催眠师将会给予一个利于再催眠的催眠后暗示,这让来访者相信:当他在家中进入催眠状态时,他是进入了自我催眠。然而事实上,他只不过是对催眠后暗示产生了反应而已。当个体通过这种方式被催眠,他仅仅对于催眠师之前给予他的思想和念头呈现易受暗示状态,而他自己所暗示的其他任何观念都不能影响他,因为他实际上不是那个自己引导催眠状态的人,而且他只对催眠师的暗示易于接受。再者,催眠后暗示衰减(当催眠后暗示没有得到加强)以后,该个体将不再能够进入所谓的自我催眠状态。学习这个方式的个体通常因为效果不好,在很短时间之后就会停止使用自我催眠。
 
  另一个关于自我催眠的错误观念也应该被澄清。当你进入自我催眠状态时,如果没有体验到响亮的铃声、闪电的闪光或者掉入无底深洞的感觉,请不要泄气。无论如何都什么也没有的情况比这些戏剧性的罗曼蒂克的想法还要多。大多数情况下,在开始的时候,自我催眠状态几乎是意识不到的。尽管在此状态中,你仍能听到周围的一切,只是感觉好像在做放松的白日梦。你可能发现思想游走,而且你可能感觉手指或脚趾有麻木感或麻刺感,或者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分离。这些感受对于自我催眠来说都是自然的。
 
  与流行观念相反,我们已经发现人们更加需要被催眠而不是自我催眠。原因是大多数寻求催眠帮助的个体已经尝试了其他形式的帮助却不奏效。通常,他们已经尝试过自己处理问题,但是失败了。如果一个人有这样失败的经历,让他自我催眠将很难扭转趋势。此外,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问题保持客观。因此,自我催眠不会对他产生作用,因为他不知道给自己什么类型的暗示。非常抑郁的人实际上会将抑郁带入自我催眠甚至会放大它,而不是移除它。这种人倾向于消极的思考,可能会用消极措辞的暗示导致另外问题的产生。
 
  基于这些事实,你可以了解到,去教给某些人自我催眠并不一定是明智可取的。当你单独对他们做工作,帮助他们更客观地看到他们的问题,那么他们将处在一个更好的状态来帮助自己。
 
  (文/John G Kappas | 来源/心灵花园)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理氧吧”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22 psy898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