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理论的起源

发表于 2023-02-13 15:50
  心理导读:国内对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泛滥于文学和艺术领域,或者充斥着对后精神分析学的解读,而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理论起源的研究尤其是哲学起源的研究则较少,只对其某个学说有些零散的论述。自人类文明的大马车出发后,其征途中就不会再有任何理论凭空而生,但凡总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都有其理论来源,这一场由意识转向无意识研究的革命亦是如此。   ---m.psy898.com
 
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理论的起源

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理论的起源
 
  精神分析学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已有一世纪之久,却依然长盛不衰,保持着持久活力。其理论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对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有重大影响,除此之外,还影响到哲学、宗教、文艺学、社会学等领域。对于精神分析学理论的述评早已不是新文鲜论,且似乎是个过时的老话题,但是对于精神分析学我们当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吗?近年来,国内对精神分析学的研究泛滥于文学和艺术领域,或者充斥着对后精神分析学的解读,而对弗洛伊德建立的早期精神分析学理论起源的研究尤其是哲学起源的研究则较少,只对其某个学说有些零散的论述。自人类文明的大马车出发后,其征途中就不会再有任何理论凭空而生,但凡总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都有其理论来源,这一场由意识转向无意识研究的革命亦是如此。
 
  而事实上,莱布尼茨、赫尔巴特、费希纳、哈特曼等人已经对无意识进行研究,有关性本能、欲望的学说在叔本华、尼采的思想中早有踪迹可寻,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的新理论发展都促成了精神分析学的诞生。精神分析学是弗洛伊德基于“三个半病人”的案例得出来的吗?它“既不是以科学的归纳方法进行的,也不是以科学的经验验证的方式加以展开的,而是以他自己作为思想家人的纯粹的主观思辨为基础的。”思想家的理论只能是在层层理论的土壤中扎根而出,进而再化为新的土壤。因此我们便溯本逐源,从历代哲学理论中找到精神分析学理论的滥觞,从精神分析学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源与哲学思想里的精神分析学萌芽的流变中来探讨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具体厘清无意识理论、本能论和人格论的源头与流变。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讨论弗洛伊德在创建精神分析学过程中受到哪位哲学家理论的影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探究历史长河中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尽管弗洛伊德真真切切受了其中某些哲学家的影响,但这不是我们加以区分并讨论的话题。所谓源流,不是针对弗洛伊德而言的,是针对理论本身而言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精神分析学理论本质上的重新认识以及理解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自冯特建立科学心理学以来,无论是冯特的内容心理学还是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都是围绕着意识进行研究,尽管有赫尔巴特、费希纳稍有涉及无意识领域,但真正掀起无意识革命并建立庞大体系的还是弗洛伊德。不过,无意识这一术语并非弗洛伊德首创,其精神分析学说中无意识的思想也必然直接或间接受到诸多思想家们的影响。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要指出我们的前辈,可以指出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尤其要首推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意志,相当于精神分析中的心理欲望。”那么,无意识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又可以追溯到何时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说明的是,无意识的概念并非只限于心理学,在哲学、文艺学和宗教学领域都可见其踪迹,既然如此,我们也愿意相信,对于无意识的思考必然要始于古文明时代,因为神话的世界观里所涉及的通灵、巫术、梦等诸多对象都是与无意识有关的,但这只是处于混沌的萌芽状态,无意识思维还未清晰地出现。到了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论及的问题开始几近于无意识思想了,他从理性主义出发,提出“潜在的知识”,“灵魂回忆说”等思想观点,甚至柏拉图在《法篇》提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行为”,我们无法意识到先天的理念,只能通过理性的作用进行回忆,基于他的“理念论”的学说可以认为是早期无意识思想。在之后的长时间里,唯理论者都是在柏拉图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着无意识问题的思考。
 
  到了18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从“单子论”出发进一步发展了无意识理论,他反对笛卡尔把心灵实体仅仅归为人的意识,意识之外的就是非精神性的物质实体的观点,进行了统觉(意识)和微觉(无意识)的划分,构成植物和无机物的低级单子只具备微觉,因为他们是无意识的,而人类心灵除了统觉之外还有未被知觉的微觉存在的,“这种感觉不到的知觉之在心理学上的用处,和那种感觉不到的分子在物理学上的用处一样大……如果不是这样想,即就是不认识事物的无限精微性。”这是近代无意识理论的第一次深入思考,除此之外,康德也曾用“模糊观念”来表示无意识,“具有观念但却未意识到它们,……我们没有直接意识到自己具有一个观念,却可以间接地意识到它,这一类观念就叫做模糊的观念。”继康德之后,黑格尔则用“无意识精神”来表示无意识,他认为有一个我们观念和意识所达不到的世界。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都以强大的理性突破了意识层面的认知,去开拓黑暗的无意识领域,这些都是无意识理论的早期探索。
 
  黑格尔之后,哲学发生了重大转变,哲学家们已经对发展到高峰的理性体系感到极度厌倦,但他们也从非理性的视角认知到了无意识的存在。叔本华提出的意志(Will)就是盲目冲动的,它存于人意识之下,我们对其一无所知,“(人)从不注意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内容和意志的符合的究竟是什么。”叔本华以敏锐的目光看到了无意识的世界。尼采称自己为“老心理学家”,当然,尼采所讲的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而是他体会到了人类心灵最深处的本能和无意识,他肯定了莱布尼茨、赫尔巴特对无意识的探讨,但是认为人们对无意识和冲动的理解还不够,尼采使用权力意志(the Willto Power)来表示心理复合体,并强调梦的作用,如此种种都为精神分析的诞生做了铺垫。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哈特曼又把无意识理论推进了一大步,其著有《无意识哲学》一书,把无意识上升到本体论的层次,“物质由力的中心或无意识的意志冲动所组成,后者代表一绝对普遍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这种绝对精神原来处于不活动的状态,仅仅是潜在的意志或理性。”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无意识革命必然来临。
 
  (作者/王炜,张义立 | 来源/社会心理科学)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理氧吧”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22 psy898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