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关于睡眠与梦境的科学研究

发表于 2022-09-02 21:59
  心理导读:做梦很重要,因为从半睡眠到做梦阶段,对于恢复大脑细胞,对于产生用于积累、整理、储存来自外界和机体的信息的蛋白质是极为重要的时刻。做梦有助于维持人的心理平衡,通过做梦消除不愉快。在梦中,我们常常可以想到清醒时想不到的事,冒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打开一条出人意料之外的思路。一些白天感到百思不解的问题,梦境往往会给他带来一道希望之光。在梦中,还可以异想天开,伸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美好的愿望。    ---www.psy898.com
 
关于梦境的科学研究

关于睡眠与梦境的科学研究
 
  一、关于睡眠的科学研究
 
  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完全失去意识,是和觉醒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
 
  (1)睡眠的阶段
 
  在清醒状态下脑电波是高频低幅的β波(14~30Hz),安静时是频率较低较波幅较高的α波(8~13Hz),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变化,可以分为4+1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A.脑电变化:混合的频率,频率和振幅都较低。
 
  B.持续时间:10分钟。
 
  C.主要特点:在这个阶段处于浅睡阶段,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
 
  ②第二阶段
 
  A.脑电变化:偶尔出现睡眠锭(短暂爆发的高频高幅的脑电波)。
 
  B.持续时间:20分钟。
 
  C.主要特点:个体较难唤醒。
 
  ③第三阶段
 
  A.脑电变化:频率变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
 
  B.持续时间:40分钟。
 
  C.主要特点:肌肉逐渐变得更为放松。
 
  ④第四阶段
 
  A.脑电变化:持续低频高幅的Δ波。
 
  B.主要特点:深度睡眠阶段,个体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指标都变慢,有时发生梦呓、梦游、尿床等。
 
  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称为“慢波睡眠”。
 
  ⑤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阶段)
 
  出现像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电波,眼球转动,梦境往往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
 
  (2)睡眠阶段的规律
 
  ①一夜:前四个阶段总共持续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第一次仅持续5—10分钟,此后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直至最后一次可长达1小时。而第三、第四个睡眠阶段在黎明时会消失。
 
  ②一生:婴儿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非常长,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逐渐缩短,老年人每晚睡眠中的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就非常少了。
 
  (3)睡眠的功能
 
  ①功能恢复理论认为,睡眠可以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以恢复其功能。但实验证明,睡眠的时间是可通过训练缩短的,关键是提高睡眠质量,使入睡快、深度睡眠比例增加。
 
  ②生态学理论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认为睡眠是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
 
  二、关于梦境的科学研究
 
  1900年,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表了一本书,叫做《梦的解释》。他认为,梦的发生,是由于人的欲望要求满足。在现实生活中,性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因此,用梦来满足欲望。他认为,梦是用伪装的形式、象征的形式来表示欲望,是乔装打扮的欲望。他认为,梦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人类行为的总指挥,他把无意识(现在有些书上亦称“下意识”或“潜意识”)与欲望联系起来,与性爱联系起来。他认为,意识受下意识支配,下意识的内容就是性爱。性爱被他看作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犹如三间房屋,一间大房就是无意识,隔壁小房间是前意识,再前面还有一间小房间就是意识。他认为,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梦的分析,把无意识中所藏的东西挖掘出来,使无意识的真正内容显示出来。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片面强调人的性本能,而不去分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梦的作用。
 
  人为什么会做梦呢?人在睡眠中,大脑仍然在活动。这种活动分两种状态:熟睡状态和半睡眠状态。熟睡状态的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这个阶段不会做梦。半睡眠状态时大脑活动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睡者断断续续地做梦。一般成年人在八小时的睡眠中,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处于半睡眠状态。先是熟睡状态,接着是半睡眠状态,以后又是熟睡状态、半睡眠状态。每个周期平均大约九十分钟,交替出现。
 
  梦是在半睡眠状态发生的。当处于半睡眠状态时,由于睡者的大脑活动紧张而活跃,白天活动在大脑皮质中所遗留下来的印象以及睡眠中来自体内和体外的刺激传达到大脑皮质,就会构成梦境。有时我们会感到一个梦境经过很长的时间,但实际上只有一至二十分钟,因为半睡眠状态一般只经历这点时间。而且做梦又是断断续续的,所以好象是做了几个钟点的梦,其实仅仅是一种错觉。
 
  为什么人类有许多梦境又是相似的呢?有人认为,这与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状况有关。有这样的梦境:突然一失足,从高处跌落。这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类人猿的树栖生活。在树上睡眠必须非常警觉,否则,跌落下去就会粉身碎骨。类人猿下地,进化为人,虽然已不在树上栖息,但警觉的心理还时常自然而然地来到我们的梦中。这种梦常常提醒身体:别晃动得太厉害。被追赶或受到攻击的梦境,据说也有类似的起源。猛兽的尖牙利爪,猛兽对人的追赶和攻击,确实使人终日惶惶不安。人类祖先在那虎狼成群的原野上,丝毫不能疏忽,在睡眠中也必须保持警惕。但是,夜是那么长,总不能老是醒着,没有别的,只能通过做被迫赶和攻击的梦来不断保持警惕。再如,远古人为了对付猛兽,用什么工具呢?百般尝试都不成功。夜里,他就会在梦中继续他的研究。他可能梦见自己把一块石头狠狠掷向野兽,但却不能刺伤野兽,野兽逃走了。他可能梦见自己为追赶猎物而穿过森林的时候,被一棵尖锐的枯树刺伤了,鲜血直流。这个梦可能启示了他:把枝头弄尖,可以造成很大损伤。这种发明创造的方式一定有过,重复得多了,经过漫长的岁月,还时常来到我们梦中。我们常常在梦境中重复我们白天想干而又没有干成的事,并从中得出一些启发,这与远古人制造工具的状况,是有一定关系的。
 
  以前,人们总以为做梦会影响大脑的休息,现在,科学家则不以为然。有的科学家认为,做梦很重要。因为从半睡眠到做梦阶段,对于恢复大脑细胞,对于产生用于积累、整理、储存来自外界和机体的信息的蛋白质是极为重要的时刻。做梦有助于维持人的心理平衡,通过做梦消除不愉快。在梦中,我们常常可以想到清醒时想不到的事,冒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打开一条出人意料之外的思路。一些白天感到百思不解的问题,梦境往往会给他带来一道希望之光。在梦中,还可以异想天开,伸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美好的愿望。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梦不仅形成一幅幅图画,而且可以冲刷掉人脑中荒唐而又无用的记忆。他称此机能为“对抗记忆”。记忆在酷似蜘蛛网的神经网络组织里被编成码。当这个网络的某点受刺激后,就引起整个网络产生脉冲信号,提示大脑中的记忆。但如果这个网络上的编码太多,就会产生混乱,形成荒诞的联想。梦中产生的信号不仅形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而且还以某种方式冲掉白天形成的无用的记忆,从而为新的记忆准备出秩序井然的空间。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利用梦来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并增强记忆力。
 
  (文/psy898-欣欣 | 来源/心灵花园)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理氧吧”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22 psy898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