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梦境分析-解析梦境的方法和步骤

发表于 2022-09-08 19:34
  心理导读:积极想象如同醒着做梦,但不同于白日梦,因为你随时留意有什么事发生,与浮现的人物互动,和他们交谈,聆听他们的回答。这也类似清明梦(lucid dream;做梦者意识清明到自知在做梦的程度),所差的只在一醒一睡。平常做梦时你觉得梦像一出戏,你在其中可能有戏份,也可能没有,但你无力影响剧情发展。反观积极想象,你可以积极参与,注意情节发展和剧中人物,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他们。    ---www.psy898.com
 
怎么解释自己的梦境
 
怎么解释自己的梦境
 
  积极想象意指:在有意识而无导向的幻想中,应对自己的各个不同面向的过程。事实证明这也是有实际功效的。积极想象如同醒着做梦,但不同于白日梦,因为你随时留意有什么事发生,与浮现的人物互动,和他们交谈,聆听他们的回答。这也类似清明梦(lucid dream;做梦者意识清明到自知在做梦的程度),所差的只在一醒一睡。平常做梦时你觉得梦像一出戏,你在其中可能有戏份,也可能没有,但你无力影响剧情发展。反观积极想象,你可以积极参与,注意情节发展和剧中人物,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他们。你不是处于被动地听演员们供出证词,而是主动地盘问他们。
 
  从事这项活动也与执行仪式一样会令人不好意思。因为西方文化惯以“做梦”“想象”为贬词,你必须有勇气漠视这种偏见。如果我们顽固地认定想象是空泛的、不着边际的、不能发生效用的、无意义的,心灵的努力成果必然胎死腹中。我们该明白,建筑空中楼阁不是丢脸的事,它可能比某些建筑在坚实地基上的东西还耐久些。
 
  梦境和积极想象中浮现的人物,都是我们自己的某些真实部分,它们的存在与力量都是自主的。我们应该当它们是外在世界中真实人物一般对待,但互动的程度比与真实的人互动更深入、更坦白。内在的探索不必顾及礼貌和情面,唯有全心全意投入,才可能真正参与“本我”的动力。
 
  介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无人之境,是我们平时不得其门而人的领域,养成随时去一游的习惯也殊非易事。能够轻易养成这种习惯的人通常是内向而与内在生命密切联系的,性格外向的人会觉得做来不易,只好放弃了。能养成积极想象习惯的人,也能动用超越的功能,获得内在的一统、力量、确定感。但须切记不可以轻率的态度从事这种心灵活动。其中有潜在的危险,因为这无异于自行导致的精神病发作。易受感染的人如果自我不够坚定,与现实的接触若即若离,最好不要从事,以免以“梦”为真而无法自拔。总而言之,积极想象应限于正在接受正规心理分析的人,万一需要帮助,随时可以咨询专业的人。
 
  你必须确定有充分的宁静、隐私、时间,才可以进行积极想象。最好是每天空出一段时间来做,清早的时间很适合,但你若喜欢等到别人都人睡的夜晚也无不可。如果有旁人在,你不可能进到想象的私密之中,所以进行想象的时段必须是完全独处的,不可以被人或工作打断。
 
  你需要用一个“进场的仪式”展开。荣格用的法子,是假想自己降下一个洞穴。而我常用的是古希腊的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公元前525~前456)在《幽曼尼底》(Eumenides)之中提出的说法:当吾人跨入回忆或梦乡,双眼转向内,将灵魂照亮,以便我们看清白昼时所不能见之真相。我们要做到的是,停留在睡与醒之间的“界限”状态。起初只能停留短短几分钟,熟练以后,时间可以拉长,端看你转向内的双眼之前的幻景是否真正值得你专注。
 
  一开始可以招来最近一个梦中的人物。假定这是位女性。仔细凝想她的形象,尽量把每个细节都想到。然后问自己一些有关她的问题。她是什么人?她是什么模样?年纪多大?结婚了吗?配偶是谁?有小孩吗?她对什么感兴趣?她怎样安排她自己?她对你和梦中其他人物是什么态度?她要你做什么?你一边作答,一边会“感觉”怎样答是对的,你似乎本来就知道答案。答案从哪儿来?也许和这个梦中人物是从同一个地方来的。也许过一阵子她甚至能讲出她的意思,这样你就可以和她展开对话了。从许多方面看来,积极想象都类似小说家的构思过程。有些小说家停留在针对故事人物提出问题再自行想象答案的阶段。有些小说家笔下的人物会渐渐活起来,摆出她自己的姿态,自己选择衣着和环境,自己在那儿说话,小说家就在一旁做笔录。创作过程到达这个境地就很像积极想象了,感觉和情绪愈投人,体会也愈深刻。
 
  另一种展开的方式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令你不安或困惑的心情上。要点是进到心境之内,让它抓住你的想象力,形诸画面和文字。一位男士感到说不出来的悲伤,却又不知是为什么而悲伤。于是他静下来做了一番积极想象,立刻看见一堵红砖墙浴在暖阳之中。这令他想起九岁时被送到寄宿学校去,他难过极了,非常想念母亲,却觉得父母亲都很不喜欢他才会把他送到这么可怕的地方来。他的宿舍窗口面对着一道红砖墙,夕阳照在墙上引起他一阵难耐的辛酸。这令他想到母亲,强烈渴望着回家。这个景象,加上它勾起的记忆,使他明白那天早起就觉得悲伤莫名,是因为有被人抛弃受陷害的感觉。见到分析医师后,他便将这些感觉提出详论。
 
  我们任由想象驰骋,后来可能越过个人的问题而及于人类生命的原型主题。同样的主题常会一再出现,想象也会反复从同一个人物在同一个情境中开始。有一位男士的积极想象多年来都是以独行骑士经过平原走向森林开始。没走到森林之前很少有事情发生,可是,一旦进入森林,几乎可能遇上任何事。森林世界是无始无终的世界,骑士在那儿遇见的也都是亘古以来就存在的人,有的可怕,有的睿智,有的非常性感。有时候骑士进去了就不想出来。危险就出在这里。
 
  另一个展开想象的方法是,到一个可以激荡回忆的地方去。我有一位女病人会回到她度过孤独童年的康瓦尔河口,在那儿一边看着潮起潮落,下了锚的船随波起伏,海鸥飞掠而过,一面任由想象奔驰。退人回忆可以帮她解放想象的活力。
 
  积极想象的经过应该据实记录。进入想象之前先准备纸笔或打字机、录音机,摆在你可以舒舒服服记录的位置。多数人习惯先闭上眼睛,等到想象进入状态再张开眼睛做记录。如果使用录音机或触摸式的打字机,就可持续阖眼想象。想象中冒出来的东西不会全是令人愉悦的或有趣的,而且往往是一些你宁愿略过不理的景象、人物、感觉。但既已开始了,你就得照单全收。别忘了,你最软弱、最晦涩、最卑劣的部分正是成长潜力最大的部分。忽视自己的短处,等于阻碍自己发展。
 
  假如一点动静都没有,你又该如何?别急,慢慢就会有的。想象不爱真空,迟早会用景象、人物、意念、声音来填充。等它们进来了,你就记录。如果它们又退去了,你也不必慌张。静静等候,它们又会回来。
 
  意象或内在人格成分一旦定下来,想象的“积极”部分也于是展开:你和它们啮合,开始对话。你要当它们是有来历、有意志、有生命的活的人物。它们和你一样真实,你应该尊重它们。你可以发问,但必须仔细听它们说些什么,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切记要把彼此的一问一答都记录下来。一切内在探索工作的关键都在于写成白纸黑字(你要做彩色记录也无妨)。你用什么方式进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下来。没有做成记录之前,一切只是空谈。
 
  一旦进入情况,首要之务就是你的全心投入。你愈能以同情之心对待你遇见的这些人,就愈在意他们给你的回答,这些回答对你的意义也就愈深长。积极想象并不是一种抽象思考磨炼,而是触及你灵魂深处经历的过程。但是你也不可被想象冲击得把持不住自我的立足点。你对于想象的内容有何感想?你从这个经验学到了什么?你同意其中表达的看法吗?你能赞同其中指出的方向吗?它对于你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可言?如果有声音教你去做某事,你必须让自我来决定该不该做,可不要成为受幻想摆布的傀儡。但你也应当肯定你见到这些观点自有道理,而且可能相当明智而正确。如果它们与你最重视的价值观或成见有所冲突,你更不可一味排斥你做的记录不必在句法、标点、措辞上太讲究,反正这是记给你自己看的。重要的是赶快记,记得愈详细愈好。如果某次功课之中有重要的或有趣的数据,你可于事后再详加评注誊写到另一专供保留特殊记录的簿子里(荣格本人就备有红簿子和黑簿子)。假如你习惯用录音机立即记录一如同球赛的现场转播,则可在事后再将重要部分登录到簿子里。这整套的记录是你的心灵文件,应该是绝对隐私的。平时最好收在安全上锁的地方,只有真心为你着想的人一如知交、爱侣或分析医师一才可以看它。
 
  开始实行积极想象的人常说,他们觉得似乎是“自己在瞎编”,就算记录下来也是无用之物。假如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在想象过程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本我”活动下的产物,但你必须多花一点时间在练习上,才会有愈来愈自发的成果。要诀在于耐心与有恒。有人觉得自己在“瞎编”,是因为他启动得太早了。幻想成形是欲速则不达的事。等它成形了,你再与它互动也还不迟。一旦你开始问问题,并且得到了回答,你就是在进行积极想象了。曾有一位学数学的男士(几何学乃是他的最爱)对我发牢骚,说这样做毫无意义可言,做来太容易,不可能有价值。我劝他说:“你是在和你自己对话。这项操练的用意就在这儿。你在对‘本我’说话,‘本我’也在对答。这就是积极想象。”他用疑问的目光看着我,我就说:“QED(证明完毕)。”他才心服。
 
  探索梦境本身即是有意义的活动,不一定限于正规心理分析需要做的才有价值。完全理解每一个梦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给予全部的注意力,把它整个带到亮处,敞开自己来接纳它的神话,并且如荣格所说,把这神话在生活中继续梦下去。
 
  我们可以接近并跨越“界限”——一切根本的转变都在这儿发生,遭遇原型的人性,进入远比日常生活丰富的领域。达成“本我”的要求,就是成就“被注定”之感,也是肯定有某种超越的力量在个人存在的生命中作用。每天拨出时间仔细思索梦境乃是执行一种仪式。借着这个仪式,灵魂的愿望和意图可使一成不变的单调生活多彩多姿。
 
  (作者/Anthony Stevens | 来源/心灵花园)

版权声明:标注来源“心理氧吧”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与讨论,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10-2022 psy898 All Rights Reserved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微信号 1523260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