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行为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发表于 2023-03-03 16:53
心理导读:我们在新的情境中时,情境控制我们的人格并推翻我们的学问、价值观和信仰的力量最为强大。情境越新,我们越少依赖过去习惯的反应,越少唤起无意识的认知偏差。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定义自己必要的举止方式,这种方式是被他人接受和恰当的。 ---m.psy898.com
我们的行为是怎么形成的
想象你正在一个非常棒的暑期工作的面试之中,你有可能被谷歌公司雇用为实习生。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讲了一个下流笑话来破冰,你自己感到有一点被冒犯了。你是让他知道你的感受,还是大笑呢?面试完,他建议你和他一起去公司食堂吃午饭。因为午饭是免费的,你是不遗余力地点所有的饭菜,还有一些很好的红酒,还是简单、健康的午餐?你会自己开始谈话,还是等他主导?你会在喝对你吸引力不大的汤之前狼吞虎咽吃完你最喜欢的甜品吗?切完肉之后,你会把叉子从左手换到右手,为了把食物放进自己的嘴里,还是会一直左手拿着叉子?
即使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社会情境中,也存在着许多社会和文化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哪些行为是恰当和可以接受的。如果你像大多数处于不熟悉环境中的人一样,你会从周围的人身上找到“对的”行为线索。面试官本来就设定好了谈话,只需要你跟着做,和他点一样的午餐,并且假装喜欢他的下流笑话。你想得到这份工作,因此比在其他情境下更加顺从。欧洲人在吃饭时不换手,但是美国人会换,这个习惯是在家庭情境中被观察者无意识学习到的,很少是被教会的。令人满意的甜品应该在一餐的最后用——这是标准餐厅和家庭用餐的部分。
我们在新的情境中时,情境控制我们的人格并推翻我们的学问、价值观和信仰的力量最为强大。情境越新,我们越少依赖过去习惯的反应,越少唤起无意识的认知偏差。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定义自己必要的举止方式,这种方式是被他人接受和恰当的。但是在你第一次参加教堂礼拜或葬礼时可被接受的行为,远远不同于你第一次经历兄弟会被欺负或参加摇滚音乐会。我们将会看到这些社会情境的压力会产生强大的心理学影响,促使我们做通常情况下绝对不会做的事情,甚至是邪恶的、不道德的、非法的行为。
在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中,当比尔扮演“老师”的角色时,这些压力便对他起作用了,导致他传递了非常痛苦的电击给一个无辜的人——可爱的“学生”。我们的行为会受到社会角色、情境规则、服饰、是否匿名或高度曝光、我们是不是竞争者,甚至仅仅是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些微妙的情境因素常常能够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的核心概念正要强调这一点。
我们通常会根据社会情境的需要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且在新的或模棱两可的情境里,我们会从周围人的行为中获取线索。
情境决定论假设外部环境或行为背景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既微妙又有力的影响。情境决定论与气质主义是对立的气质主义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为内部因素,比如基因、人格特质和性格特质。气质主义倾向于探究个体内部的作用物,用来解释为何有些人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倾向限制了我们,在某种程度下,社会情境能够更好地解释行为。当然,这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气质倾向和情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它们共同塑造了我们观察到并且想去理解的行为。人和情境的相互作用是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核心,但是之前很少有研究指明在某种特定人群、特定情境的特定行为中,两种因素的相对贡献。
(编辑/tspsy-张茵 | 来源/社会心理学)